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牛蒡子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牛蒡子别名:炒制牛蒡子、酒制牛蒡子、恶实、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鼠粘子、黍粘子、毛锥子、土大酮子、万把钩、粘苍子、大牛了、牛子鼠尖子。牛蒡子功效主治:风热咳嗽、斑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疮疡肿毒。下面分享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牛蒡子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牛蒡图片

一、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1、牛蒡子(鼠粘子)肺经药也,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痘疹之仙药也。痘不起发,用此为末,刺雄鸡冠血,和酒酿调胡荽汤下神效。疮疡毒盛,生研用之,即出疮头。酒炒上行,能通十二经,去皮肤风,消癍疹毒。惟气虚色白,大便利者不宜。《本经逢原》

2、牛蒡子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

3、牛蒡子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4、牛蒡子入手太阴经。降肺气而不燥,祛滞气以利腰。疗疮疡,以其解热之功;消风毒,以其辛散之力。得旋覆花,治痰厥头痛。配荆芥、桔梗、甘草,治咽喉痘疹;配薄荷、浮萍,治风热瘾疹;配羌活,治历节肿痛;配蒌仁,治时疫积热。佐生石膏,治头痛连睛。牙痛,生研绵裹噙患处,去黄水即愈。泄泻,痘证虚寒,气血虚弱,三者禁用。《得配本草》

5、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本草经疏》

6、牛蒡子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

7、牛蒡子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8、牛蒡子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

9、牛蒡子味苦辛,降中有升。治风毒斑疹诸瘘,散疮疡肿毒喉痹及腰膝凝寒痹滞之气,以其善走十二经而解中有散也。《景岳全书》

10、牛蒡子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李杲)

11、牛蒡子治风壅痰涎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

12、牛蒡子明目补中,除风伤。《别录》

13、牛蒡子,味辛,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风湿瘾疹盈肌、咽喉风热不利、诸肿疮疡之毒、腰膝凝滞之气,润肺止嗽,散气消痰一名恶实,一名鼠粘子。《药性解》

14、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洁古作温,景岳又谓其降中有升,皆非真谛。《别录》称其明目,则风热泄而目自明。补中者,亦邢热去而正自安。除风伤者,以风热言之也。其根茎,则濒湖《纲目》谓之苦寒,《别录》主治,皆除热通利之意。盖其功力,本与子相近,而寒凉疏泄之性过之,皆以清热泄导为治,凡非实火,未可妄投。凡肺邪之宜于透达,而不宜于抑降者,如麻疹初起,犹未发泄,早投清降,则恒有遏抑气机,反致内陷之虞。惟牛蒡则清泄之中,自能透发,且温热之病,大便自通,亦可少杀其势,故牛蒡最为麻疹之专药。《本草正义》

15、牛蒡子专入肺。又名恶实,又名鼠粘子。辛苦冷滑。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尤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深得表里两解之义。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藉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本草崇原》

16、牛蒡子一名鼠粘子,一名恶实。泻热解毒。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膈,理痰嗽,消斑疹,利二便,行十二经,散诸肿疮疡之毒,利腰膝凝滞之气。性冷而滑利,痘证虚寒泄泻者忌服。实如葡萄而褐色,酒拌蒸,待有霜拭去用。根苦寒,竹刀刮净,绞汁,蜜和服,治中风,汁出乃愈。捣和猪脂,贴疮肿及反花疮。肉反出如花状。《本草备要》

17、牛蒡子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

18、牛蒡子治瘄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

19、牛蒡子消斑疹毒。《纲目》

20、牛蒡子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炒),羌活(去芦)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黄耆一两半(蜜炙)。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21、牛蒡子主风毒肿,诸痿。《本草拾遗》

22、牛蒡子润肺散气。《主治秘要》

23、牛蒡子治吹乳:鼠粘子加麝、酒吞下。

24、牛蒡子治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三钱。水煎服。

25、牛蒡子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食疗本草》

26、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本草求真》

27、此秉风大动摇之用,故抽水土之力独胜。味辛气平,为风木乃制为用矣。则凡病从风生,或因风寒薄郁乃成痤者,取之捷如影响,设属形层之外与上部者,功力尤胜。此以承制之品,宣助肝木,便无太过之失,厥受和平之益矣。《本草乘雅》

28、牛蒡子味辛、苦,气平。无毒。鼠过之则缀惹不落,故又名曰鼠粘子也。止牙齿蚀疼,散面目浮肿,退风热咽喉不利,及腰膝风凝;驱风湿瘾疹盈肌,并疮疡毒盛。生吞一粒,即出疮头。明目补中,润肺散气。《本草蒙筌》

29、牛蒡子治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丹皮、石斛、元参、夏枯草,水煎服。

30、气寒,味苦辛,无毒。苦能解毒退热,而利咽喉之痛,并甘桔为妙。辛能达表润肌,而散疮疡之肿,同解毒尤良。合气与味,又治腰膝凝滞之血。若痘出不快者,即用麻黄、桔梗汁煮之,则痘不时起发矣。《药鉴》

31、牛蒡子消利咽膈。《医学启源》

32、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药品化义》

33、牛蒡子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

34、牛蒡子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药性论》

35、牛蒡子治便痈:鼠粘子三钱炒,细末,入蜜一匙,净朴硝一匙,温酒空心服。

牛蒡果

二、牛蒡子的食用方法

1牛蒡子茶饮

材料:牛蒡子、防风、荆芥穗各2钱、薄荷、大黄、生甘草1钱。

做法:除薄荷外,将所有药材加水放入锅中煎煮,待起锅前10分钟再下薄荷 。

功效:此茶饮可以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所引起的不适感。

2醴泉饮

组成: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轧细·四钱)、牛蒡子(炒·捣·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制法:水煎服。

功效:滋补肺阴,清火化痰。

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来源:盐山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3葛根牛蒡子汤

组成:葛根1两、管仲1两、甘草1两、盐豉1两、牛蒡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3钱,用水调下。

功效:主治时毒大头病,脉数而有力者。

来源:《外科精义》卷下。

4滋阴清热汤

组成:玄参15g、丹皮15g、桑叶15g、浙贝15g、生地20g、生石膏20g、麦冬9g、白芍9g、薄荷6g、甘草6g、马勃6g、牛蒡子6g。

用法:每2天1剂,分3次徐徐服下。连服4周为1个疗程,戒辛辣之品。

功效:主治慢性肥厚性咽炎(阴虚火炎型)。

来源:《江苏中医》1997年第2期,作者杨伟文。

5牛蒡子蝉蜕茶

材料:紫草2g、蝉蜕3g、当归3g、西河柳3g、牛蒡子3g、绿茶5g。

用法:将以上诸药用400ml水煮开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毒消斑。

用途:过敏性紫癜。

来源:传统药茶方

6从龙汤

组成:龙骨(不用煅,捣)30克、牡蛎(不用煅,捣)30克、生杭芍15克、清半夏12克、苏子(炒,捣)12克、牛蒡子(炒,捣)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痊愈,或愈而复发者。

加减:热者,酌加生石膏10–30克。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7黄连泻心汤

组成:黄连 山栀 荆芥 黄芩 连翘 木通 薄荷 牛蒡子各3克 甘草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功效:清心泻火。

主治:大人、小儿心火妄动,结成重舌、木舌、紫舌,胀肿坚硬,语言不利。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8柴胡清肝汤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山栀、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节各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效:养血清火,疏肝散结。

主治:血虚火动,肝气郁结,致患鬓疽,初起尚未成脓者,毋论阴阳表里,俱可服之。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9桔梗牛蒡子茶

材料:蝉蜕5克、生甘草5克、牛蒡子10克、桔梗5克。

做法:按原方用量比例,研为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焖1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禁忌:风寒咳嗽者忌用,孕妇慎服。

10薄荷牛蒡子粥

材料: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适量。

做法:先将牛蒡子单煮15分钟,取出牛蒡子,留下汁水备用。将梗米煮成粥,10分钟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时,放入牛蒡子汁水,煮5分钟即可。

按语:倘若幼儿在感冒初期的症状为:痰咳不出来、咽疼、爱喝水、有粘稠的鼻涕、舌头红色、舌苔变黄、脉搏也比平常快,一般是热性感冒。

11山药牛蒡子汤

材料:鸡皮糙山药45克、牛蒡子12克、柿霜饼18克。

做法:山药,牛蒡子共加水煮汤,去渣取汁,再入柿饼煮沸至柿霜饼烂即可。不拘时食用。

功效:清补肺脾,止咳平喘。适用于肺脾气阴不足所致虚热,咳嗽,喘逆,饮食懒进等。

牛蒡子

三、牛蒡子的使用禁忌

1、牛蒡子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牛蒡子。

2、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牛蒡子。

3、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牛蒡子。《本草经疏》

4、毒副作用 :牛蒡苷能引起蛙、小鼠、兔强直性惊厥。呼吸微弱,随意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状态,此时心脏尚未停止搏动。

四、炒牛蒡子简介

炒牛蒡子是牛蒡子的一种炮制方法。微鼓起,深灰褐色,微有光泽,略具香气。
炒牛蒡子化学成份
含牛蒡甙(arctiin)、牛蒡酚A、B(1appaol A,B)、脂肪油等。
炒牛蒡子性味
性寒,味辛、苦。
炒牛蒡子功能主治
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
炒牛蒡子用量
6-12g

评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