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指南|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n95口罩|防护口罩|口罩的正确戴法

“戴口罩看似一件小事,又是关系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一件大事。”4月7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广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三级响应的实施,该省疫情可控程度越来越高,确实在较多场合可以不戴口罩。

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n95口罩、防护口罩

“在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的情况下,假如人们在任何场合都戴着口罩,客观上将制约居民生活的正常化,对生产恢复和社会就业无形中会产生较大影响。”陈广胜说,从这个角度讲,“摘口罩”关乎民生事业。
3月18日,国家卫健委曾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明确普通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可不佩戴口罩。
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目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为引导公众科学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护公众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
一、普通公众
(一)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
防护建议:不戴口罩。
(二)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四)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二、特定场所人员
(一)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二)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重点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四、职业暴露人员
(一)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
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
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项
(一)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二)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三)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四)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五)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近期,多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摘口罩指南”,为人们在多种环境下决定是否佩戴口罩给出了相关指引。
专家同时叮嘱,“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期,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内密闭空间,都还是建议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北京戴口罩指南: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疫情发展,口罩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备品,但是目前许多药店、医院口罩缺货,很多市民家中准备的口罩类型多样,在不同的场合,到底该选择哪种口罩佩戴?使用后的口罩又该如何处理?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公众佩戴口罩指引》,就相关问题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不同类型口罩适用范围
《指引》指出,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公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按照指引佩戴口罩。不同类型口罩的适用范围和标准依据也不同。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标准依据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2013;
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佩戴,标准依据为《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
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标准依据为《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包括公众俗称的N95口罩)适用于防各类颗粒物,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标准依据为《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佩戴口罩场景指引
1.室外环境
在建筑工地、野外郊游等室外环境工作或活动的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职业防护例外)。但以下人员除外:参加演唱会、大型赛事等集会的人员,在商业街等室外公共场所可能与他人密切接触的人员,交警、公路稽查等执法人员,公交车站引导员等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有关人员。
室外环境下需要戴口罩时,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室内环境
①家庭环境
家中无密切接触者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家中有密切接触者时请参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引》。
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②工作环境
处于单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处于多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办公环境宽松、通风良好,且彼此间确认健康状况良好情况下可以不佩戴口罩。
其它工作环境或无法确定风险的环境下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③集体住宿
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高校防控指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期间集体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防控指引》等指引落实相关措施后,相关人员可不用佩戴口罩。
④其他场所
公众处于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密闭小环境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上海戴口罩指南: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多数地方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已经降下来了,降下来是有依据的,发病率下降、本地确诊病例几近零、传播概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的绝大部分人都不太可能是感染者,除了医院、人多聚集、地铁等地方,是可以摘口罩了。
张文宏说:“老百姓喜欢有人明确告诉自己要不要戴,其实这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一般情况下,戴的必要性是没有了。在高危的环境里,最好还是要戴。”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口罩使用指引中提出,通风良好,能保证人员间隔,并做好消杀措施的室内场所,可以有条件摘口罩。
专家表示,口罩不是一摘了之,摘口罩的背后是社会治理效能的考验,精准管控、技术赋能、机制保障缺一不可。比如,在公园、体育场等地可以对容量进行计算从而进行“限流”,做好管控,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比如,上海世纪公园在做好园内消毒、缩短开放时间的同时,将全园游客最大承载量按历年同期游客接待量50%的标准下调。为避免春季赏花人流扎堆,杭州西湖风景区对花港观鱼、植物园等均实行限流,游客需通过APP预约,人流超过1万人即限制入内。
防疫措施不能放松,控制公共场所人员密度
3月1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所辖县区均为低风险的省份,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说,疫情发生以来,公众积极配合,普遍戴口罩,对控制疫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大家就可以放心摘掉口罩,恢复正常生活。
杭州市负责人表示,要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专家表示,现在国外疫情形势很严峻,要认真防范输入性风险。各地的疫情不同,不少地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还很重。要因地制宜,摘口罩不能随意跟风,日常还是要勤洗手、外出注意保持距离。
“所有开放开业的公共场所,必须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加强通风换气,还是对场所内人员密度的合理控制,以及卫生防疫的各项内部管理,每个环节都要继续盯紧,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盛吉芳说,从传染病的角度考量,公众应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期,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内密闭空间,都还是建议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安徽戴口罩指南:7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6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印发《低风险地区社会公众口罩使用指南》,提出7种情形之下,公众非必须佩戴口罩:
1.个人独处、开车时;
2.独自在室外空旷且人员稀少地区;
3.安康码均为绿码且居家家庭成员中均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4.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且安康码均为绿码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特殊行业、岗位除外);
5.均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且安康码均为绿码的人员开会时,参会人员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
6.空旷地区户外锻炼,且无人员聚集时;
7.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四川戴口罩指南:12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7日,在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场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建新表示,有12种情况可以不佩戴口罩:
1.在田间地头、森林滩涂、牧场草原等农林牧副渔等户外劳动的时候。
2.在建筑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业等户外人员不密集的这种地方劳动的时候,但是有一些特殊行业需要佩戴,那就需要根据情况来确定了。
3.在自己的单位,包括公司日常工作,如果员工都没有发热、干咳等异常的症状的时候。
4.人员固定,并且参会人员都没有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5.在户外空旷的地方,比如公园、绿道、景区、大街等。
6.在人员稀少的地方活动,也就是说走路、散步、骑车或者购物等等。
7.居家并且家庭成员没有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的时候。
8.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运动的时候。
9.在个人独处,比如一个人在办公室、实验室,或者在库房。
10.独自一个人开车。
11.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车。
12.1岁以内的婴幼儿一般不能戴口罩,这样容易引起窒息。

江西戴口罩指南:8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9日,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江西省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提出这8种情况可不戴口罩:
1.个人独处(家庭、办公室、实验室、库房、开车等);
2.在室外空旷且人员稀少地区(与他人相距1米以上),或无人员聚集时的户外活动(如走路、散步、骑车等)、户外锻炼等;
3.办公室人员固定,通风良好,相互间距离1米以上,人均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且办公室人员无发热、干咳等症状;
4.在农田地头、森林滩涂等人员不密集的户外劳动时;
5.除行业特殊要求外,在建筑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业等户外人员不密集的地方作业时;
6.居家且家庭成员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时;
7.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车时;
8.1岁以内的婴幼儿一般不能戴口罩,容易引起窒息。

海南戴口罩指南:4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9日,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公众卫生指引》,对公众佩戴口罩、个人卫生等问题作出指引。这4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1.个人独处时。
2.在户外空旷地区,且无人员聚集时。
3.学校有序开学后,学生上课时距离大于1米的。
4.1米以内直径范围内没有近距离接触人员且在通风良好的办公场所。

湖南戴口罩指南:4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22日,中共湖南省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湖南省社会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对不同场景下佩戴口罩给出科学指南,这4种情形可以不用戴口罩:
1.公共场所。处于户外、田间地头、公园景区、街道、小区等空旷通风且人员不密集的地方;居家且家庭成员没有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个人独处,或与少量熟知的健康人员共处;非群体性的室内体育运动;与熟知健康人员一起进行户外体育运动。
2.会议、活动等工作场所。按规定进行会场消毒、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体温检测正常、会场通风良好、参会人数控制在适当规模、座席间隔不少于1米的会场;在户外空旷地带举行的小规模公务活动;个人独居一室办公,或与健康的同事同处一室办公;在通风良好、人员间隔大于1米的隔断式办公区办公。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除外。
3.车间、工地等生产场所。通风良好、员工身体健康、作业间距适宜的车间;开放式建筑工地、高空作业、道路施工等户外工地;符合防控要求的工厂(工地)员工宿舍。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执行由企业视情决定。
4.其他符合防控要求不需要戴口罩的情形,可不戴口罩。

广州戴口罩指南:2种情形可不戴口罩
3月22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公布《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6号)》。《通告》中明确,2种情形可不佩戴口罩:
1.普通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可不佩戴口罩。
2.写字楼、餐饮单位等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单位均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及卫生间保洁管理,进入人员需佩戴口罩和测量体温。普通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可不佩戴口罩。

辽宁戴口罩指南:6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23日,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9号》,明确居民在6种情况下可不戴口罩:
1.公园、绿道、景区、大街等户外场所,无人员聚集;
2.野外勘探、高空作业、建筑工地和农作劳动;
3.骑自行车、电动车,在空旷处行走、散步、锻炼;
4.无境外人员接触史的单位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办公、小范围会议;
5.独自驾车或和熟知人员同乘私家车;
6.非群体性室内体育运动。

贵州戴口罩指南:4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25日,贵州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布《贵州省社会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提出4种情形可不戴口罩:
1.公园、绿道、景区、大街等户外场所,野外勘探、高空作业、建筑工地和农作劳动等户外劳作,且无人员聚集。
2.个人独处、独自驾车、独自户外行走、独自室外体育运动或非群体性室内体育运动。
3.居家且家庭成员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贵州健康码为绿码或黄码。
4.在通风良好并按规定消毒过的场所办公或召开小范围会议,所有人员体温检测正常,无咳嗽、打喷嚏等异常症状,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按要求必须戴口罩的特殊行业、岗位除外)。大范围会议和培训,所有人员体温检测正常,且贵州健康码均为绿码,参会人员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

浙江戴口罩指南:全省不搞“一刀切”
3月17日,宁波市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低风险地区社会公众口罩使用指南》。其中就包括了6种非必需佩戴口罩的情形:
1.个人独处、开车时。
2.独自在室外空旷且人员稀少地区。
3.空旷地区户外锻炼,且无人员聚集时。
4.居家时家庭成员中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且健康码均为绿码。
5.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且健康码均为绿码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按要求必须佩戴口罩的特殊行业、岗位除外)。
6.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且健康码均为绿码的人员开会时,参会人员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
3月21日,杭州发布疫情防控通告,在取消一些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测体温、亮健康码等管控措施的同时,列出了几类可不戴口罩的场所:
1.公园、绿道、景区、大街等户外场所,无人员聚集;
2.骑自行车、电动车,在空旷处行走、散步、锻炼;
3.无境外人员接触史的单位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办公、小范围会议;
4.非群体性室内体育运动等。
3月30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武在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空气流通的室外景区,只要不集聚,游客可以摘掉口罩。
4月7日下午,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以下4种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1.普通办公、居家;
2.在公园、绿地等散步;
3.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
4.在保持教室适当通风的情况下,总体说来,学生上课时可以不用戴口罩。
与此同时,不少专家叮嘱,虽然城市功能逐渐恢复,但现阶段还需发挥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抗疫作用。3月24日,据新华社报道,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大一院感病科主任盛吉芳说,从传染病的角度考量,公众应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期,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内密闭空间,都还是建议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哪些情况下还必须戴口罩呢?
根据3月18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面对以下情形仍必须佩戴口罩:
一、普通公众
1.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二、特定场所人员
1.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2.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重点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四、职业暴露人员
1.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
2.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3.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
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口罩的正确戴法

口罩的正确戴法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
1、清洗双手,检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装。
2、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无颜色分别则从口罩皱褶判断,皱褶处向下为外。
3、上下拉开褶皱,使用口罩覆盖口、鼻、下颌,把整个下巴都包裹住。
4、双手指尖向内侧触压鼻夹逐渐向外移。5、摘取口罩时单手勾住口罩系带处取下。
N95口罩正确佩戴方法:
1、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手扶住口罩固定在面部将口罩抵住下巴。
2、将上方头带拉过头顶置于头顶上方。
3、将下方头带拉过头顶置于颈后耳朵下方。
4、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仅用单手捏口罩鼻夹可能会影响口罩的密合性。
5、使用者必须检查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用双手罩住口罩,避免影响口罩在脸上的位置。可以快速吸气,如空气从鼻梁处泄露应按步骤4重新调整鼻夹。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泄露应重新调整头带,如不能取得良好的密合应重复步骤1-4; 如没有感觉泄露即为佩戴良好。

评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