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时间和清明节假期安排

2024年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都十分重视。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或踏青郊游,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清明小长假放假安排吧,有假期才有时间祭祖,春游大地啊!下面请看清明节放假时间和清明节假期安排吧。

D款:清明鲜花菊花百合花花束

2019清明节放假时间
2019年清明节时间:2019年4月5日(国家法定假日),加上周末,4月6日和4月7日,一共放假3天,2019年4月8日(星期一)上班。
2020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4日(星期六)至6日(星期一)放假调休,共3天
2021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3日至4月5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22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3日(星期日)至5日(星期二)放假调休,共3天。
2023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5日(星期三)放假,共1天。
2024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其中,4月4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6日(星期六)公休,4月7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4月5日(星期五)4月7日(星期日)上班。
2025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4日—4月6日
2026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5日(星期日)

清明节加班怎么算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清明节当天加班的,因为清明节属于法定节假日,除了正常支付当天工资外,还应该额外支付3倍的加班费。
法定节假日全年共计11天,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1天;(五)端午节,放假1天;(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清明节一般是放假3天,但是只有清明节当天属于法定节假日,其余2天为双休日调休。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如果清明节3天均加班,其余2天未安排补休的。清明节当天按3倍计算加班费,另外2天按2倍支付加班费。元旦、春节等其余节假日与此情况一样,法定节假日当天是3倍加班费,其余为2倍加班费。

清明节高速免费时间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2019年清明假期放假时间为4月5日-4月7日,4月8日上班,共3天。从4月5日0时至4月7日24时,全国高速公路将对七座(含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实施免费通行的政策。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期间,高速公路将以车辆通过收费站出口车道的时间为准,收费站免费车道对小型客车不发卡抬杆放行。
免费时间怎么算?
免费时间是4月5号零点到4月7号24点,我们不要管上高速的时间,只需看下高速的时间即可,只要下高速的时间在此时间段内,就是免费的。举个例子,比如:4月4号上高速了,下高速是在4月5号零点之后,就是免费的。4月7号免费时间段内上高速了,下高速过了24点,就是收费的。
免费时间到了还没下高速怎么办?
免费期间,小型客车通过人工车道或ETC车道驶入、驶出高速均可正常享受免费通行政策。免费结束后再次通行高速ETC车道时,在入口ETC卡上会自动写入新的入口信息,自动覆盖上一个入口信息,在出口正常收取通行费。实话君提醒车友们,如果您在4月7日高速公路免费即将结束时仍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不要为了在免费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而超速。可以选择离就近的收费站驶离高速,再重新驶入高速继续赶路,这样可以为您节省一部分高速通行费,否则从上高速后到终点出道口都要收全程过路费。

C款:清明鲜花菊花花束

清明节假期安排
清明节“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节日习俗
在中国的节日系统里,清明节是比较独特的。首先,它是一个与传统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节日与节气重叠在节俗史上并不多见,而清明节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与农事节令关系密切;其次,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特殊。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日子,是肃穆的,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节日,是欢乐的。逝者与生者,哀伤与欢乐,这些人世间的悖论在清明节得到了充分的协调和安排。
概括清明节的文化蕴含,莫过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切莫小看了这简单的八个字,所有清明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都浓缩其间。各种祭奠扫墓、追思先贤、敬重祖先的活动属于前者;而伴随清明节日的大众性娱乐活动,如斗鸡、拔河、荡秋千、放风筝和蹴鞠等,则属于后者。两者结合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清明节俗形式,这些节俗形式,并不是源于官方的律令条文,而是来自芸芸众生自发的生活实践。因此,这些习俗比礼法所规范的传统要坚韧得多,也强大得多。

清明节“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豁达生死观
清明节扫墓祭祖、追思先人的活动,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深厚感情,而“祭祖拜宗,慎终追远”,反映的是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有把生与死等量齐观,将生命看作呈“抛物线”型的自然过程,对生和死都抱顺应自然态度的生死观念。这种豁达的生死观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以前就已经存在,如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庄子的“齐生死”。许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面对死亡,说“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也是一种淡定的态度。这种生死观派生出对生命的两种态度,一是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生存观;二是“砍头不过风吹帽”,“视死如归”的死亡观。

评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