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压岁钱也开始水涨船高。春节期间,有的孩子甚至收获过万。然而,父母经常说“你还小,爸妈先给你存着”,听着合情合理,可是这钱存着存着有时就消失不见了。那父母是否有权使用孩子的压岁钱? 到底怎么处理更合适呢?看看下面几则挪用压岁钱被起诉的新闻吧。
不少孩子的压岁钱都是由父母帮忙存着,可存着存着就不见了,因为不少是被父母挪作他用了。广州市白云区法院今天通报称,广州一名小朋友的3000元压岁钱由于被父亲挪用了,为此起诉父亲要求讨回,法院审理后要求其父亲返还。
早在几年前,小苏(化名)的父母经法院调解离婚,小苏随父亲苏某生活。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苏某分三次将小苏的3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2015年12月,小苏搬至母亲黄某处生活至今,且于同月申请变更小苏的抚养权,2016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法院判决变更小苏由母亲黄某抚养。
但在2016年3月,苏某未经小苏同意,擅自将小苏存入银行的压岁钱及利息3045元取出。
小苏起诉认为,父亲苏某私自提取其压岁钱拒不返还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故起诉到法院请求返还存款本金及利息。
被告苏某表示,原告(即小苏)的压岁钱是其作为原告监护人存入银行的,是在被告的亲友圈子当中产生,与原告母亲并无关系,且其曾与原告约定,待原告成年后返还存款本金及利息。原告母亲利用原告不懂分辨是非黑白,试图教唆原告索回压岁钱。
法院认为,原告小苏名下的银行存款虽是被告苏某为其存入,但小苏对该存款仍享有所有权,苏某无权擅自处分小苏名下的存款。苏某将小苏名下的存款取出,侵犯了小苏的权利,小苏主张苏某返还存款及利息的请求合理合法,法院予以支持。据此,广州市白云区法院判决被告苏某返还小苏本金及利息共计3045元。
法官表示,在法律上,压岁钱是孩子依法获得的“赠与”,属于孩子的财产。
11岁孙子4.5万压岁钱被奶奶取走 上法院起诉讨回
2014年7月份,涛涛的父母协议离婚,涛涛跟随母亲共同生活。
眼看着涛涛的户口就要转出,也许是觉得孙子马上要成为“外家人”,短短几天内,施老太分多次把卡里的钱全取走了,共4.5万余元。
对于朱女士来说,这笔属于儿子的压岁钱显然不是小数目。涛涛和她多次向施老太讨要,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她带着涛涛把78岁的奶奶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施老太辩称,涛涛银行卡里的钱并不是给他的压岁钱及生日礼金,而是自己的工资存款,她只是用了涛涛的名义开了户而已。不仅是取款密码,连存折也没有给过涛涛,所以这些钱仍然是自己的。
施老太的说法让涛涛和朱女士慌了神,却没能瞒住法官的“法眼”。细致的法官发现,该账户的存款时间十分有规律,都是涛涛的生日或者春节前后,施老太“这是工资存款”的说法,在逻辑上说不通。
何况,在自己有银行卡的情况下,施老太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存到尚未成年的孙子的卡里。
同时,按照相关规定,钱款存入储蓄机构后,个人便可凭有效证件随时进行支取、挂失等,并不需要凭借存折和密码。
因此,赠与的行为自钱款存入时就已经完成了,施老太未经涛涛同意擅自取走存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返还。
女大学生起诉父母 要求返还5.8万元压岁钱
云南一女大学生因父母离婚后不愿支付学费而将父母诉至法院,讨要5.8万元压岁钱交学费。
女大学生小娟的父母因感情不和,于2010年11月协议离婚,小娟由母亲抚养。离婚后双方又因对小娟的抚养及婚后财产分割等问题多次对簿公堂,导致双方间的矛盾和隔阂不断加深。
2016年7月,小娟考上了昆明某大学,但其父母因矛盾和隔阂太深,双方都不愿主动承担小娟上大学的费用,小娟为学费、生活费犯起了愁。无奈中,小娟的奶奶出面想办法凑够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小娟才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报到。后小娟在奶奶的支持下,以要求父母返还压岁钱交纳大学学费为由向安宁市法院提起诉讼。
安宁市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了解到小娟父母将双方多年来的矛盾和隔阂转移为不愿意支付孩子的学费,导致小娟不得已以要求返还压岁钱为由让父母为其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事实。据此,认为“一判了之”并不能尽快解决小娟的燃眉之急,也无助于修复已经破裂的父女、母女亲情,遂确定了“释法析理,尽力调解、疏导”的办案策略。
经法官调解,小娟父母最终同意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1500元,直至小娟大学毕业。
女子取走孩子56万压岁钱成被告 法院判决归还
温州乐清一位母亲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压岁钱,被老公和子女告上了法院。法院判决母亲不仅要还钱,还要赔偿利息损失。
2002年,乐清女子紫琴(化名)结婚,随后生下一女二子。2012年春节,奶奶给孙女孙子一个大红包,总额56万元,用定期存款存在3个孩子的名下,存单由紫琴保管。
后来,因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紫琴提出离婚,但法院驳回了请求。提出离婚后,紫琴以监护人身份,凭户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证,去银行取走了子女的钱。丈夫和三子女向法院起诉紫琴,要求还钱。
法院认为,作为监护人,父母应该保护子女的权益。父母除非为了子女的利益,否则不得处理子女财产。紫琴应该把钱还给3个孩子,并赔偿利息损失。
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归谁?
年年春节年年过,年年都有压岁包。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压岁钱的风俗一直演化发展到现在,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按中国的风俗传统来看,压岁钱是由小辈们自由支配的。但在年的概念盛行的时代,压岁钱的数量很少,百姓生活艰苦,仅仅是图个吉利,很少的一点钱对孩子们来说其实和一年只有一次零用钱一样。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的,压岁钱的数目大了起来。对于压岁钱的处理方式和看法也有了改变。
有人认为,自己的孩子收到压岁钱,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相应给对方的孩子同等数额甚至更多的压岁钱,这是“礼尚往来”。由此可见,孩子的压岁钱不是白来的,而是通过家长之间财产的交换而来的,不能视为孩子自己的财产。
也有人认为,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应该属于孩子所有,家长不能霸占,这是对孩子财产的侵犯。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压岁钱”的法律性质呢?
孩子的压岁钱是别人给的,这应当属于孩子获得的“赠与”,获赠的财产当然应该属于孩子所有,不能视为家长的财产。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行为。一般来讲,赠与合同是一种实践性合同,一经交付即不得反悔。给孩子压岁钱完全符合赠与的条件:赠与人是父母或亲友,孩子是受赠人,赠与人给压岁钱都是自愿且无偿的,而孩子作为受赠人也是愿意接受的。
认为压岁钱是家长间的财产交换,这不符合法律事实的。因为在家长互相给对方孩子压岁钱的过程中,家长之间并没有进行直接的对话或财产交换,这是两个并行的赠与行为,不能直接“忽视”掉孩子将其“合并”成一个行为。
因此,压岁钱是孩子的财产,毋庸置疑。
父母私自挪用压岁钱违法
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家长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清楚:收上来只是为其保管而非没收,钱还是归他们支配和使用的。
根据《民法总则》第34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第35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的规定,父母如果纯粹是为了孩子的利益,比如为孩子买商业保险,让孩子参加兴趣班什么的,是可以动用压岁钱的。
既然父母只能帮孩子保管或为了孩子利益做出处分财产的决定,那么父母私自挪用孩子的压岁钱是违法行为。只是压岁钱主要涉及家庭内部的关系,不宜依靠法律进行约束,特别严重损害到未成年人权利的行为,可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压岁钱怎样处理好呢?
有多少人童年的压岁钱交给了父母?希财君建议让孩子自己管理压岁钱,现在年轻人大多月光,学生时期就“裸贷”,“消费贷”各种贷。如果小时候能合理管理自己的零花钱长大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压岁钱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压岁钱如何处理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从小管理小额的财物,随着年龄长大,这些能力会迁移到自我管理的方方面面。
很多家长可能对孩子的压岁钱管理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从何做起,接下来希财君为大家总结了压岁钱处理指南。
1、带小孩到银行开户,存压岁钱
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孩子(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用有孩子信息的户口本)去银行办理开户。
之前我儿子幼儿园也举行过宝宝银行体验活动,带宝宝去认识银行,认识钱,体验取钱。
开户最好来点仪式感。
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仪式感会让孩子更加重视。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比如带孩子开户,体验存钱取钱全部流程并拍照发朋友圈也是仪式感。
孩子压岁钱多的话,可以开户存入后,带孩子去买银行理财产品,并告诉他买完冻结一段时间后就能收到一笔可观的利息,激发小孩对钱生钱的乐趣。
压岁钱较少的话可以给孩子管理,或者平时给孩子零花钱来培养孩子的财商。
2、零花钱管理攻略
专家建议,2-3岁开始,要在孩子生活的点滴中慢慢养成对财富的理解。
孩子2-3岁时可以教孩子适当认识钱币。我儿子2岁左右就对硬币特别感兴趣,我每次下班回来,他都问“妈妈,你今天赚硬币没?”稍不留神,包包、口袋都会被他翻遍。
为此,我还给他买了个储钱罐,教他把硬币存起来。他都很认真的收集每枚硬币,将储钱罐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碰他的储钱罐。
除了认识钱币,还要让孩子知道玩具、食品等都是用钱买来的。而钱是有限的,买了这样就不能买那样,让孩子分清“想要和必要”。
我儿子现在就是看到什么都要“买买买”,毫无原则的满足或者简单粗暴的拒绝都不好。我在网上看到个教小孩分清“想要和必要”的例子觉得挺不错,下面是一个妈妈和她女儿的日常对话:
-“我们需要米饭,不然我们就会挨饿”
-“我们有时想要冰淇淋,但即使没有我们也不会挨饿生病”
-“我们需要房子,这样我们才有地方休息”
当她女儿有了这些概念时,她就会和女儿玩小游戏,将家里的玩具物品都分类,看哪些是想要,哪些是必要。
比如她说“我需要床,因为没有床我们就无法休息,就会不舒服”。
女儿说“我也需要甜甜圈,不然我会饿”
“那甜甜圈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吗?”
“嗯……好像不是”
“什么才是我们每天需要吃的,让我们不饿的呢?”
“米饭、面条、牛奶”
“那你是需要甜甜圈还是想要甜甜圈呢?”
“嗯,想要”
分清想要和必要,让孩子知道选择是放弃的过程,选择一个就要放弃另一个。
等孩子再大点让小孩自己管理零花钱时,他自己也会量入为出,想要不必要的东西尽量少买。
比如他想买一个玩具,可以告诉他买这个玩具的钱可以买很多他需要的其它东西,让他做出选择。如买玩具就不能打车必须走路回家,让他在玩具和走路回家之间做选择。
3-7岁时就可以口头约定零花钱管理,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可以给他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选择买一样商品。
儿子的幼儿园也有相关实践课,老师会要求家长在宝贝书包里放5块钱,老师带他们去超市,每个人分配任务买东西。比如这个宝宝买梨,那个宝宝买饼干,从挑选到结账都是宝宝自己负责。
从8岁开始逐步把财物管理权交给孩子,跟孩子签订零花钱管理协议。先从小额开始,初期需要跟父母商量零花钱去向,并让孩子养成记账、储蓄、量入为出的习惯,最终目标是放手,让孩子全权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3、国外不同年龄段财商教育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三岁开始经济意识教育,主要教理财知识,并制订了各年龄阶段教育计划;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四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五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用攒钱器具,培养“自己的钱”意识。七岁:能观看商品的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八岁:懂得大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给邻居买小物件获得报酬。九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十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十一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十二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十二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出名不一定越早越好,但理财一定要趁早。财商教育不仅是能让孩子从小培养金钱观念,还能提高孩子自律性,培养孩子感恩心态,锻炼独自思考能力。
从小培养正确的财商,对孩子来说,这才是给他们最有价值的财产。
-
包月鲜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鲜花套餐
¥55.00 – ¥2,298.00 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 -
小清新花束 青春与活力鲜花花艺
¥169.00 – ¥599.00 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 -
特色花艺 干花花束 人民币花束 婚礼花艺
¥99.00 加入购物车 -
花束花篮 新款高档开业花篮 创意乔迁花篮
¥299.00 – ¥1,188.00 选择选项 本产品有多种变体。 可在产品页面上选择这些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