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 动物的世界欢迎人类吗

将带你步入动物的世界,你可以欣赏到形形色色的动物,了解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里,一切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都会在你眼前真实上演。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精灵。它们与人类一同分享着这个美丽的家园,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华丽而神武的生命旋律。和人类相比,动物固然没有人类的智慧;然而,在身体结构和生存本领上,它们却也有着许多人类所不能及的优势。凭借着自身的长处,动物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息、繁衍,一代又一代。

化石复原袋狮图片

我们的生活和哺乳动物密切相连,牛、羊、马、狗、猪等都是我们常见的哺乳动物。老虎、大象、猴子,国宝大熊猫,也是很多同学熟悉的哺乳动物。我们人类就是地球上高级哺乳动物,你感到自豪吗?哺乳动物有哪些特征呢?一定有同学会告诉我:身体表面长毛,胎生,母亲用奶哺育自己的宝宝。

的确,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引领我们认识了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长毛,胎生、哺乳。有许多哺乳动物是这样。但我知道一种身体表面没毛的哺乳动物鲸鱼,别认为它属于鱼类,它生小鲸,小鲸还要吃鲸妈妈的奶呦!不过刚下来的小鲸就很大,有几百斤。鲸鱼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体表面无毛,我想可能是因为它生活在海洋中吧?没有毛更适合它游在生活在海洋里。

国宝大熊猫图片


保护生态平衡与动物和谐相处,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共识。动物与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动物,同样动物也离不开人类。但是人类并没有对我们如此重要的动物保护有深入的意识,各种动物正面临着种种的人类威胁,反过来动物给人类的报复也越来越让世人警醒,人类逐渐开始并加快了保护动物的脚步。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比,它具有再生性。只要合理、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将不会枯竭。但野生动物资源的可利用性同样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资源将会枯竭,甚至会彻底绝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现在,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

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自有人类以来,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一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动物资源的依赖更有所增加。由于环境的恶化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河流、湖泊、土地等)日益缩小,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对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对其所依赖生境的破坏。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工业过程都要烧煤,也要熔化金属,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所以大气变暖,酸雨等问题也就接踵而至,虽说现在看上去气候变暖不太剧烈,但据测,在未来的50年里,地球将平均变暖1~4C;而酸雨对鱼类赖以生存的水体,动物最终食物的来源——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都存在着危险。由于多数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都是狭隘的,它们的进化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物种今天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适应了过去已经变化的环境条件。如果未来的条件变化的比过去快,那么许多物种就不能足够快地进化来加以适应,也就无法继续生存,它们的适应能力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率。而人类更为直接地破坏动物生境的途径是乱砍伐树木,使土地沙漠化使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以及为了获取动物资源,直接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而对于自然本身所造成的破坏,比如说地震、火山,它们改变了野生动物原来生活的栖息地,使它们完全在这些自然灾害中灭绝或是数量大量减少造成濒临灭绝的境地。但这些方面相对于人为使之灭绝的可能是小之又小的。

流浪猫鲍勃照片


野生动物受到破坏,遭到灭绝或濒临灭绝人为的主要的原因:
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我们知道,沼泽、水域、草地和森林都是地球上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森林,繁衍生息着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大量野生动物无处栖身,种类数急剧下降,有的濒临灭绝。我国特产鸟类褐马鸡,原来广泛分布在中原和华北各地,由于森林大量被砍伐,现在褐马鸡仅存在山西吕梁山脉中段和河北小五台山。海南岛仅鸟类就有324种,由于长期刀耕火种,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使得孔雀、孔雀雉、犀鸟等许多珍贵鸟类也面临危机。滥捕乱杀野生动物是人类干扰野生动物,使其遭受破坏的最直接原因:一些野生动物的皮张价格不断上涨,餐桌上追求山珍海味,刺激了一些人猎捕野生动物的愿望。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农药进入到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当中,残留的农药通过食物链在野生动物中积累下来。轻者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重者会造成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我国各大城市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园林虫害,已使城市鸟类锐减。海上石油的开采,工业废油的漏海,飘浮在海面上的油脂鸟类羽毛粘着后,就会失去飞翔能力而死亡。1967年英伦海峡由于油轮漏油,造成1.3过度开发: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1.4盲目引种: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众所周知,我们人和动物是生活在大自然这个有机联系的世界里面,人和动物相互影响,保护动物不仅仅不是为动物能更好的生存,更是为我们人类谋利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经济效益人类猎取、饲养、宰杀动物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保护动物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如果保护和经营得法,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据统计,加拿大全国84%以上的人参加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活动,国家因此每年收入亿美元。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向游人开放,观赏园内的野生动物,每公顷土地的纯收人约40美元,比用最好的土地经营农业收入高出数十倍,每头狮子年创收可折合27000元,每个象群创收61万美元。在泰国驯养的大象,不仅在伐木业中承担运输任务,有的还被送进该国东北部的驯兽学校,学习踢足球、打篮球等表演。有的泰国人甚至带着经过训练的象群,远走异国他乡,到各地表演,以此作为谋生手段。对家畜的保护有的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在市场上,苍白无血色的猪肉不受欢迎,价格也因此下调。从病理角度看,这是所谓白肌肉”,形成白肌肉的原因尽管不完全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应激是诱因之一,在猪群屠宰以前,提供适宜的环境,避免应激因素,可大大降低白肌肉的出现率,减少经济损失。应该指出,动物保护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追求急功近利,与动物保护的宗旨是不相协调的。

社会效益所有的动物跟我们一样,能够感知痛苦,感知饥渴、酷热、寒冷,它们有自己开心的时候,也喜欢玩耍,当它们受阻的时候会感觉沮丧。当我们在动物园的时候看猴子,它在动物园笼子里来回不停地走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它是在锻炼身体,其实那个时候它是极度沮丧,因为它被关在笼子里,它很痛苦,但是它们又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我们称之为“呆板行为”来表达它们的愤怒。动物还可以知道自己在哪里,他们甚至可以知道自己跟谁在一起。鸡是可以知道自己的地位的,在一个鸡群里,有一些层级的关系,而且一只鸡,它可以认识一百多种不同鸡的面孔。讲起来好像很可笑,其实动物也是这样。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动物保护的任务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人类对动物的需求永无止境,既要求数量,又要求种类众多。食品动物、观赏动物、家庭动物都是由于人类的需要而分化的类群。驼鸟原本不是家禽,其肉味及营养不亚于牛肉,而胆固醇含量低,人们一旦意识到它的商业价值,规模化的驼鸟养殖业就迅速发展。绿鬣蜥生长较快,肉味鲜美,饲养方便,在中美洲已由野生进人半驯养阶段。至于蜗牛、鳖等动物,都已规模化养殖,成了千家万户的盘中餐。家畜家禽的品种改良,经常考虑用野生动物与之杂交,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在遗传学家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科学家千方百计获取已绝种的动物如恐龙专信息,目的也在于此。保护动物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应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生态改变,鼠类天敌减少,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破坏了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加速了草原的荒模化。沙漠与日俱增,吞噬牧场、农田乃至城市,威胁人类的生存,在马来西亚尚未构成令人惊心的严峻现实。但不久的将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会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当务之急。

自然保护区是指:专门用来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陆地区域和(或)一个海洋区域。它是一个自然资源所在的区域,也是一个与文化资源有关的区域,还是一个用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来管理的区域。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些受保护的区域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过程;保存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变异,防止自然遗传遭到不可逆的损伤;保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卫物种持续利用所必需的栖息地;并为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休闲及旅游提供机会。

施行物种的再引进,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再引进,按照IUCN(1998)的定义,物种的再引进是指“在某个地区重建某个物种的尝试,而这个地区也曾经是该物种历史分布区中的一部分,但该物种在这里消失了或正在灭绝”。把濒危物种再引入到野外,这常常是个能抓住人们注意力的实践活动,它可以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问题的意识。而现如今,物种的再引进这种实践活动正在变得日益普及,光是《IUCN物种再引进手册》所登记过的项目对象,就大约有217个物种,还有更多没登记过的。像拯救阿拉伯大羚羊、黑足鼬、大蓝灰蝶等物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饲养下繁殖(captivebreeding)是对濒危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主要方法,其目的主要是复壮而不是代替野生种群,通过饲养下繁殖建立的饲养种群,可作为未来复壮或甚至重建该物种的野生种群的储备。物种的消失通常发生在其自然栖息地消失之前。当这样的物种即将灭绝时,饲养下繁殖可把它保存起来,直至重新得到可安全栖息的自然栖息地。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物种在自然栖息地尚有残余,但剩下的基因物质已不足维持野生物种的生存,需要由饲养种群输给新的基因加以复壮。对这样的物种,饲养种群和野生种群都等同重要,对它们必须加强管理。

美好的大自然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动物生活的环境,就像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一样。

评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