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紫珠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大叶紫珠的使用方法与禁忌

大叶紫珠,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macrophyllaVahl的叶或带叶嫩枝。别名:紫珠草、大风叶、假大艾、贼子叶、赶风紫、止血草、羊耳朵。下面分享大叶紫珠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大叶紫珠的使用方法与禁忌。

大叶紫珠、紫珠草、赶风紫、大风叶、假大艾

大叶紫珠形态特征
灌木,稀小乔木,高3-5米;小枝近四方形,密生灰白色粗糠状分枝茸毛,稍有臭味。叶片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23厘米,宽5-11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钝圆或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表面被短毛,脉上较密,背面密生灰白色分枝茸毛,腺点隐于毛中,侧脉8-14对,细脉在表面稍下陷;叶柄粗壮,长1-3厘米,密生灰白色分枝的茸毛。
聚伞花序宽4-8厘米,5-7次分歧,被毛与小枝同,花序梗粗壮,长2-3厘米;苞片线形;萼杯状,长约1毫米,被灰白色星状毛和黄色腺点,萼齿不明显或钝三角形;花冠紫色,长约2.5毫米,疏生星状毛;花丝长约5毫米,花药卵形,药隔有黄色腺点,药室纵裂;子房被微柔毛,花柱长约6毫米。果实球形,径约1.5毫米,有腺点和微毛。花期4-7月,果期7-12月。

大叶紫珠化学成分
1、大叶紫珠叶含谷甾醇、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甙、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山楂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三烷酸乙酯及3,7,3′-三甲氧基-5,4-二羟基黄酮。
2、大叶紫珠根、地上部位及叶中均含有两种四环双萜:大叶紫珠萜酮和大叶紫珠萜酮单乙酸酯。

大叶紫珠的功效与作用
1、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扑肿痛。用法用量:13~30g。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2、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创伤出血、拔牙出血、跌打肿痛、风湿骨痛等症。
3、大叶紫珠叶: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外用治疗外伤出血。
4、大叶紫珠根:跌打肿痛,风湿骨痛。
5、大叶紫珠药用价值
大叶紫珠叶或大叶紫珠根可作内外伤止血药,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肠道出血,咳血、鼻衄(《广东中草药》、《江西草医草药》、《广西中草药》);广西用大叶紫珠叶作绿肥(《云南植物志》)。

大叶紫珠的使用方法
1、治扭伤肿痛:大叶紫珠鲜叶捣烂外敷。
2、治外伤出血:大叶紫珠叶适量,研粉撒患处。(1-2方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大叶紫珠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25~40g,内服煎汤,外用:叶,研末撒或捣敷。

评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