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兴旺的家风家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如果一个家庭里面有优良家风的,对孩子的成长和对后代的培育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传统,而有些家族确实在这一方面做的十分的好,我们历史上也有一些家风非常优秀,和名望非常高的家族,他们的培育出来的后代也非常的优秀,这种优秀是可以传承的,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历史上那些家风家训优良的世家大族。

克拉拉


首先我们来谈谈,大家一个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陆游,他不止在建功立业,报国的方面做的十分的出众和优秀,在教育子女的方法方式上也非常的重视和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家风,陆游的家风,其实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他教导子女要多读书,毕竟前人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并且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作出的成就中他得出对我们人生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教育意义,他鼓励孩子们要趁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不要错过了最好的读书的时机,他知道时间的宝贵,所以,他告诉了孩子们时间的可贵性,和青春的难得性,与此同时,在为人处世的方面,他教导孩子们要正直和忠贞,可能也正是因为他这一生都这样教的孩子们要做一个正直和忠贞的人,所以他的子孙们在这一方面都做得十分的优秀,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都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他对他这个国家的一种热爱也深刻的影响到了他的孩子们,正因如此,他的孩子们,对自己的国家都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热爱,他的家风家训很好的告诉了我们,从小要告诉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孩子的一生的。

第二个,我们来讲一下岳飞吧,相信大家都被说,岳飞的那种为国家可以放弃一切的精神所感动,但是大家,一定也知道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那就是他的母亲,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作为一个母亲来说,他没有害怕他的孩子去送死,这是天下母亲的通病,但是她没有在他的孩子面前表露过一点点的忧心,反而是鼓励他,赞赏他,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的重大的,可能岳飞在战场上的时候也是背负着母亲的一份期望,他不想辜负这份信任,国家有大难当头的时候,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是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其他的家庭交给他的,而比起那些,听说儿子要带兵打仗,就默默抹眼泪的母亲,这样的一种家风,也造就了岳飞这种性格吧。

第三个,我们来讲一下诸葛亮吧,这样一个在很多方面都是天才的人,自然也不会忽视了一个好的家风的重要性,而他更多地,在他的家风中注重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淡泊名利,不争不抢,希望他们平平静静,他是下来能去做一些事情的人,他告诫说学习必须要静心做什么事情不能浮躁,他要求她的孩子们有远大的志向,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如果做一个目光狭隘的人呢?他的永远不会有进步,他只会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眼界永远只有那么宽,那么窄,而这样两个方面,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有了终身的意义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去传扬和发展的。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包拯,一个家族的家风是什么样的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制定家风的人的品性,保证对它的子孙唯一的要求就是清廉,不该是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能拿到自己的手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他对他的子孙的唯一要求,而这一个要求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确实做到了,我相信有这样一个榜样的存在,那家族里的其他人也一定,有一种责任感和意识,要去向这样的榜样靠齐,那这样的一个家族又怎能发展的不优秀呢?

一个好的家风家训,对,我们今天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的,其他的好的家风家训,我们一一列举不完,但是,一旦看到好的方面,我们要努力的向他靠齐,所以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吧。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司马光告诉人们“《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
千年来,我国共出版家风类专著120多部,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
历史表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早教利功倍
《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立志以成事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孝以立身
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林氏家训家规》亦强忠孝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督学以立本
《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母,择邻处”“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告诫子孙“不可骄逸怠惰,整齐门内,门风不坠”。
《颜氏家训·勉学》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烹豕以立信
《韩非子》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非以成教也。”遂烹彘。
说的是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说归后为子杀猪。归后,见曾参正要捕猪杀之,妻止之,说与儿戏言,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

考山求严实
苏轼著《石钟山记》前,为了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携儿子苏迈到实地考察,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美文。
苏轼父子考山喻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与严实相悖!

垂范敕“二代”
《帝范》“求贤、审官、纳谏、崇俭、赏罚、崇文”等十二篇,“帝王之大纲也”,教育太子为君之道,以身垂范,“安危兴废,咸在此焉”。
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亦是写给“二代”刘盈的敕书:“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刘邦敕“二代”,学范读书用贤治天下。

“宗法”警后世
《包拯家训》载宗法:“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刊石,立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亦称开除家籍。
包拯的子孙一直未辱没祖宗,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都居官清正,留有廉声。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于家这是风范,于国即是脊梁。

评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